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培养好家风 践行好家训
父亲的帐本
日期:2017-04-18 发稿人:江厚侠 来源: 点击:
 

 

父亲只读过两年的私塾,在父亲7岁时,爷爷去世,父亲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。父亲识字不多,却是当时所在生产队少有的“文化人”。 再加上父亲为人忠实、厚道,深得群众信任,所以被推举当了生产队的会计。这一当就是许多年,老一辈的人都习惯称呼他“江会计”。
在我的记忆里,家里有个旧式的黑色的奁桌,下面只有一个大抽屉,据说是奶奶早年的嫁妆,也是我家唯一的书桌。抽屉上总是会挂着一把大锁,里面放着家里重要的物件,父亲从不让我们动它。有时晚上我们都睡下的时候,母亲会端着煤油灯,照着父亲打开抽屉上的锁,翻看着几本卷了边的泛黄的本子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父亲在生产队干会计时的记帐本,还有一本是我们家的欠帐本和一本生产队乡邻们人情往来的礼簿。
生产队的帐,父亲一笔一笔认真地记着,之所以一直仔细保管着,是预备随时有人来查账对帐,之所以不时的翻翻看看,就是随时都能够说得清每笔款项的来龙去脉。
家里常欠帐,是因为家里共七个孩子,嘴多,口粮不够吃,很多时候得提前支口粮。加之哥哥姐姐们上学,也需提前支钱,到年终分红时,总是超支,那时称之谓“过头户”。但父亲每笔欠帐都记得清清楚楚,以便日后悉数偿还。
人情往来帐,是记录家里和乡里乡亲之间关系的人情欠账,母亲常说:人情大似债,头顶锅儿卖。谁家没个大事小情,你家办事人家来捧场,日后等人家有事时是要还的,叫还情”。
父亲的帐本一直放在破旧的抽屉里。从小时候一直到我们长大,经常看见父亲在夜晚打开抽屉,回忆着每笔钱的经历,等着“公家”查帐时记得清。母亲也在旁边帮着回忆。念叨着每笔钱是怎么借的,做人不能忘本,得了人家的“计(恩惠),要永远记着别人的好,不能欠人家的情。
后来,三姐考上了乡政府的会计,父亲既高兴,也不放心,不时告诫三姐,要处处小心,时时谨慎,帐目要清楚。要出门一把锁,进门一盏灯,不要交乱七八糟的朋友,更不能有丝毫的贪念,端“公家”的碗,就要受人家的管,要好好地为“公家”做事。
父亲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,心里却有着一本清清楚楚的帐,家里儿孙辈中也出了好几位会计,也都在无形中秉承着父亲忠厚传家的好家风、好传统,时时谨记父亲的教诲,在外面本本份份做人,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做事,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。
小时候,我往往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固执执着和迂叨,甚至听得有些烦。直到后来我从事纪检工作,看过很多涉法违纪人员的悔过书,就是因为没有算好名誉、经济、亲情这三笔帐而捶胸顿足时,我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。
那些悔过书警示了我们,一个人一定要算好人生三笔帐:一是算好名誉帐:有的人克已自律,奋斗了大半辈子,却因一步走错,违犯了法纪,一生清誉毁于一旦。二是算好经济帐:“薪水如浮水,细水长流,肥水如洪水,凶猛如虎。我们作为一名公务员,平时薪水虽不多,但却如涓涓细流,取之不尽,受用终生。况且用自已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,可以让我们心安理得。三是算好亲情帐:家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和幸福的源泉。如果利用职权,以权谋私,一旦东窗事发,不仅身陷囹圄,自毁名声,为人不齿,就连家人也会抬不起头来。
父亲识字不多,却传承了忠厚、谨慎的家风,父亲的帐本故事,也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。现代社会诱惑很多,作为一名纪检干部,也要象父亲那样,在心里建好人生的“三笔”本帐,不时要在心里翻阅,并要时常警醒自己,永远做一名忠诚干净的纪检人。
访问量:
中共南谯区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南谯区监察局 版权所有 地址: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政务新区主楼5楼
电话:0550-3113395 皖ICP备10201704号 邮编:239000 投搞:nqjjjc@126.com 技术支持:中天科技